【推荐】《中国旋律》二胡与交响乐的对话
——陆轶文二胡独奏音乐会今天上演
信息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微信号huain2000)
采编 冬景(版权归原创所有)
时间| Duration
2019.12.9 周一19:30
地址| Address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主厅(上海市徐汇区复兴中路1380号)
指挥:林大叶
二胡:陆轶文
演奏:杭州爱乐乐团
总策划:徐旭
出品人:廖昌永
总监制:曹荣瑞
行政统筹:刘红 刘灏
艺术指导:陈春园
主办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1
陆轶文
屡获“金钟”“文华”等国内各大顶级赛事最高奖的90后演奏家
自1927年建校以来,二胡艺术便扎根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土壤之中。上音孕育、见证着二胡艺术近一个世纪来在创作、教学、演奏等领域结出的累累硕果。
在上音有这样一位90后青年教师。她是上海音乐学院“大、中、小一条龙”办学机制下的受益者。她屡次斩获国内各大顶级赛事的最高奖,其中包括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二胡比赛金奖;“文华奖”最高演奏奖;“黄海怀”二胡比赛金奖;“上海之春”国际二胡邀请赛金奖等。此外,她还被入选为“CCTV中国新十大二胡演奏家”;“2016-2017中国民族音乐年度新人”等。
她用音乐诠释着中国文化之美,用音乐实践着自己对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海派文化更赋予了她丰厚的底蕴和国际化表达。她就是青年二胡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青年教师陆轶文。12月9日晚,陆轶文将与著名指挥家林大叶执棒的杭州爱乐乐团一起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为观众带来《中国旋律》——二胡与交响乐的对话音乐会。本场音乐会作为2019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以当代二胡音乐的创新成果和时代风采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2
对话交响乐
以共振和对抗挖掘二胡艺术的无限可能性
二胡是中国民族乐器的代表,变幻莫测的线型旋律代表着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和智慧,这也是这场音乐会标题《中国旋律》的由来。交响乐则是呈现着另一种美感的西方音乐形式。二者在音色音响上形成强烈对比的同时,多维立体、层次丰富的乐队音响赋予二胡新的表达。在这种既共振又对抗的融合中,二胡音乐在作曲技法、演奏技巧、音乐语言、织体结构等方面挖掘出无限的可能性,呈现出更多新思路和新面貌。
近几十年来,作曲家、演奏家们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在这一领域已经拥有成熟的创作实力,本场音乐会将通过四部具有代表性的二胡与交响乐队作品,让观众充分领略其艺术魅力。
3
音乐会选曲
以演奏当代作品呈现二胡艺术的发展高度
本场音乐会的选曲,陆轶文大胆地以演奏当代作品呈现二胡艺术的发展高度。陆轶文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音乐得到飞速发展,一代代民乐人用音乐书写时代的篇章。如今,作为年轻一代的二胡艺术传承者我有义务让观众领略这种源自时代的自信和精彩,这也是献给祖国70周年生日的一份有意义的礼物!”
音乐会的四首作品是当代中国二胡艺术的经典之作。杨立青先生创作的《悲歌》以传统名曲《江河水》为素材,既致敬传统,又体现了90年代初作曲家的大胆创新;黄安伦先生的《中国畅想曲第五号》以朴素的歌谣为主题,通过细腻丰富、充满张力的笔触书写人间大爱。周湘林先生创作的《天马》不仅展开了一幅天马飞驰的壮美画卷,更以此展开丝绸之路的文化与精神的畅想;音乐会最后以王建民先生创作的《第五二胡狂想曲》完整版首演压轴,这首又名“赞歌”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内蒙古民歌风格,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和赞美。
这四部作品无疑体现着当今中国民族音乐创作的最高水平。陆轶文作为当代杰出的青年二胡演奏家,在探索与实践这些作品时又会带给观众哪些属于年轻人的当代表达呢?
**********
相关链接
陆轶文 有梦的花蕾总会拥有绽放的春天(2014-03-21)